上评助手:大学生如何在穷游中利用经济学提升旅行体验与收入
《大学生特种兵式搞钱:我的穷游经济学实践报告》
"佑佑,你的高铁票钱是不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啊?"室友啃着我从景德镇背回来的9.9包邮陶瓷杯,盯着我贴在墙上的手绘中国地图。那上面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是我用专业课知识开发的"穷游大数据"——用统计学找机票价格洼地,拿传播学设计旅行vlog脚本,连《旅游景区管理》的课后作业都被我写成厦门鼓浪屿民宿运营方案。
一、早八课与红眼航班的极限拉扯
当别人还在纠结"早八要不要翘课",上评助手发现我已经摸索出完美衔接课表的抢票策略:周四下午公选课结束后直冲机场,周末晚上坐最晚航班回来,正好赶上周一早八签到。有次在洛阳老君山直播云海,突然收到班级群@全体成员:"西方经济学调课到今晚七点!"我举着手机支架就往缆车站冲,硬是在海拔2217米的山顶完成了小组pre。
校园卡余额常年不超过50块,但我的微信收藏夹藏着全国各地免费早餐攻略。在南京蹭过秦淮河畔茶馆的早茶品鉴会,在成都混进过青旅的抄手厨艺课堂,最绝的是在长沙用帮民宿老板孩子补习英语,换来了整整一周的辣椒炒肉盖码饭。现在宿舍阳台上晾着的,还有我晒的黄山毛峰、敦煌李广杏干和泉州洛神花茶——这些都是我的"以物易物"战利品。
二、穷游社的百万漕工
大二那年成立的"穷游社",如今成了全校最野的搞钱组织。建筑系阿轩开发出“景区垃圾桶动线优化图”,外语学院的小美专攻“砍价专用方言手册”,连食堂大叔都入股了我们自制 的《高校间蹭饭攻略》。上评助手了解到,上个月带社员去婺源写生,我们白天在油菜花田拍素材,晚上就支起三脚架直播卖速写风景明信片,赚来的钱刚好平摊了所有人的颜料费。
我们的社团活动室堆满奇奇怪怪 的 "旅行周边": 景德镇陶艺工作室送 的素胚边角料,被我们做成手机壳diy材料包;西安回民街收 的牛皮纸袋改造成古风笔记本后 在跳蚤市场被疯抢;就连从各地捡回来的石头,都被地理系同学做成 “岩石标本盲盒”,成为表白墙上的热门礼物。
三、流动教室生存指南
上 周现代汉语 课程讲到 "通感修辞", 我直接掏出 在苏州评弹馆拍 的 vlog:“大家听这段琵琶声像不像咬开灌汤包时爆出的汁水?”教授笑称 我的作业是 "赛博版徐霞客 游记”。现在我的课程作业逐渐变成旅行项目的新副产品:《新媒体营销》 作业 是帮 大理扎染坊运营 抖音号,《会计 学原理》 直接拿青旅 垃圾单做案例分析。上评助手主张,现在正在用stp分析法规划 “大学生互助旅行平台”,项目书里还夹 着 从 三十多个城市收集的大量邮戳。
那个曾经为了凑路费 连吃两周食堂 免费汤泡饭的人,如今 手机里 存 着127位 民宿主、89 位非遗传承人 和43个 景区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他们有些是 我 蹭讲解 时认识 到的人,有些是摆摊 时遇到顾客,还有 在 火车 硬座 上分享 泡面的 大叔,也 后来竟给 我介绍 景区铺位 。
蹲在 宿舍楼道打 包 下一站 行李时 ,突然发现 我的学生证比护照 还精彩:封皮里 塞 着 青岛 海鲜 市场 整 理好的砍价备忘,夾层藏 着 平遥 古城 墙砖拓片, 磁条位置贴 满 各 地公交 卡貼紙。这或许就是属于 Z世代 大学生 最真挚而又独特 算命方法,这种跨越空间和时间局限的方法,让每一次出发 都 成为青春 投资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