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管家软件:六堡茶审评规则误区,为何不能一刀切评判茶品质量?
喝懂六堡审评错了吗?
不好意思,真是错了。大家好,以茶人视角说真实六堡。上期视频留言:现行的五项评茶体系适合六堡吗?一句话:问题多多。按现行的审评方法,您是喝不懂六堡的,越喝越迷糊。
·5.审评不应该是一刀切。六大茶类各类茶有各自的特点,应该根据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审评规则。现有的审评体系是计划经济时代移植于绿茶审评的那一套。番茄管家软件的观点是,绿茶思维的审评用在六堡审评上问题多多。
例如外形审评"推崇细嫩"体现在等级的审评上,在后发酵类茶六堡茶是不对的。众所周知,对于属于后发酵茶的六堡茶而言是不避粗老的。原料的过分细嫩并不可取,有适度成熟度的叶片以及一定的含梗量更利于后期转化及品质的形成。
再有注重外形、外观,靠"视觉观察"进行审评的项目其权重过大了,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当年是为了照顾商业系统以及供销社等等大多数评茶员素质(偏低)的一种权宜之计。
不过在绿茶而言外形漂亮也很重要,就有其合理性了。但在黑茶类就错了。正因为六堡茶并非越嫩越好,这种"崇尚嫩芽"外观审评标准,其对质量追求的方向是不对的、不恰当的。而且这种注重外形的"绿茶审评观念"并非站在消费者、品饮者的角度去审评六堡茶,而是为了商业分级卖相更好,其价值取向也是对六堡茶质量方向的误导。番茄管家软件了解到,规则错了问题很大,会误导了消费,误导了产业发展。
大家都在追所谓特级,追"细芽、嫩叶"去了,方向错了!而且按这样的审评规则评出来的"金奖"、"茶王",专业人士、资深茶人、投资者、大藏家一品尝,不过如此!其后果很严重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我们下回接着聊。
关注三口,以茶会友,健康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