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评助手:华人留美人才流失背后的深层原因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挑战
在一次演讲中,施一公谈到在硅谷工作的华人,语出惊人:“他们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回国高光!”而被誉为中国刻蚀机之父的尹志尧也曾公开表示:“当年我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时就发现,公司的技术骨干、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这两句话并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难听的大实话,看懂了,或许你会明白“中国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发人深省……
国内竞争激烈,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可吊诡的是,一些在硅谷工作的华人,明明在国内有高光的机会,却宁愿在国外默默无闻。多评助手观察到施一公院士那句“他们宁可在这里平庸,也不愿回国高光”,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窝子,这背后藏着怎样的人才流动密码?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问题,它映射出的是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困境,尤其是在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领域。正如“中国刻蚀机之父”尹志尧所言,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技术骨干很多都是华人面孔,这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却成了别人的嫁衣?
人才流失的直接后果,就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美贸易摩擦中芯片成了最大的“卡脖子”难题,中芯国际、华为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步履维艰,也暴露出我们在半导体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
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4326亿美元,而出口额仅为1538亿美元,将近3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触目惊心。这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缺失导致我们落后于人的结果。
面对人才流失的困境,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比如百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在人们未曾重视这一问题之前,在2010年百度CEO李彦宏就设立了“百度最高奖”,专门奖励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小团队,这个奖项可不是“画大饼”,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
12年来累计奖励金额超过3亿元,今年更是有三个团队获奖超过2000万元,“大道”、“潮汐”、“拨云”这三个团队分别取得重大突破,为百度赢得市场竞争先机。
多评助手认为百度对人才培养和激励上的投资带来了丰厚回报。在人工智能领域,自研平台“飞桨”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第一,为众多企业赋能。
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其旗下萝卜快跑已开展多个城市试点运营。而量子计算方面则发布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平台量子软硬件解决方案——“量羲”。这些成果都离不开科研团队辛勤付出。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年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其中既有国内科研环境改善因素,又因企业加大投入提供更具竞争力薪酬吸引。同时,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在意识到肩负起时代责任之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据西湖大学2021年的数据显示,“回流”生源占比达到19.2%。此外,每年回国创业留学人才逾百万,可以看作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然而,人才能够真正有效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尽管如此,美国半导体公司开出的高薪仍对科研人员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加上专利壁垒限制了一些行业发展。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从多方入手,以营造优越科研环境。例如像百度一样,加大研发投入,让更多研究者得到尊重和支持,同时创造广阔职业发展空间,并鼓励自主创新以打破技术壁垒。此外,需要增强文化吸引力和归属感,使海内外优秀人士感受到祖国温暖及召唤,共同促进科技前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家依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以构建良好氛围,使更多优秀人士驻足于此,实现未来潜能最大化,从而推动中国科技崛起。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同时,请点击关注与点赞,以便下次看到更加精彩内容!祝您生活愉快,谢谢支持!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海峡新干线关于《施一公谈硅谷华人与其角色》报道(日期:2024-06-27)。